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简介
发布时间:2018-05-11   浏览次数:

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(原人体解剖学实验室)于1956年原重庆医学院成立时组建,当时大部分师资、技术员都来自原上海第一医学院(现复旦大学医学院)。

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曾拥有王永豪、姜均本、翁嘉颖、张我华、孙善全等一批治学严谨、学术有成的国内知名教授。姜均本教授曾任全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,在人体断面解剖学研究方面,处于全国领先水平,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出版基金资助,著有《人体断面解剖图谱与MRI应用》一书。该书曾一版再版,受到学术界好评。王永豪教授是中国人类学方面的专家,任全国解剖学会人类学专业组副组长,在学术界享有盛誉。孙善全教授,系重庆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,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,获重庆市首届名师称号,为解剖学杂志等多种中、英文杂志编委,在国内有一定影响。

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在祖国医学人才培养方面,做出了应有的贡献,在科学研究方面,走在学科的前沿。经过50余年的发展,实验室现有在编教职工30人,其中教师24人、技术员5人、工人1人。教授3人、副教授14人、讲师6人、实验师5人、中级工1人。

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是国家批准的最早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。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、硕士生导师14人,已培养博士生23人、硕士生100余人。在读博、硕士研究生25人。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已成为一个集教学、科研、人才培养于一身的教学机构。

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是工作环境最为艰苦的科室,全体教师勇于奉献,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承担着临床医学、儿科医学、医学检验、预防医学、生殖医学、护理学、药学、口腔、麻醉、影像、基础、法医、药物制剂、中药学、中西医结合临床等十余个个专业,“5+3”一体化及五年制本科、专科、成教、高职的“系统解剖学”、“局部解剖学”、“断层解剖学”、“麻醉解剖学”、“口腔解剖学”等专业解剖课程,并承担了研究生“应用解剖学”、“神经解剖学”的教学任务。在全校率先承担了留学生(五年制)“系统解剖学”、“局部解剖学”全英语教学任务。总计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占基础医学院教学计划的20%左右。

在教学工作中,全体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,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。近三年发表与教学改革相关论文10余篇。获校级教学改革成果奖两项。有2位青年教师分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、三等奖各1次,5名教师获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、二等奖4次、计算机课件比赛三等奖,一人获学校师资培养优秀奖和教学优秀奖。在教材建设方面,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《系统解剖学》英文版,《系统解剖学》、《人体断层解剖学》、《简明人体解剖学》3部教材,主编《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》、《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》。

为保证教学需要,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在重庆率先成立遗体捐赠接收站。现已登记自愿捐赠者4770人,接收捐赠1296人。另外,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在西部地区首家引进了塑化设备,并在教育部和重庆市的支持下,建立了8个数字化解剖实验室,为改善教学和实验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 2000年,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顺利通过了重庆市教委基础课实验室的评估,并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,每年获得重点资助。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本科教学评估。

为促进学科高层次人才及师资培养,为提高教学质量,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教师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中。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目前,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已从传统的大体解剖进入到分子水平,顺应了学科国际发展方向。近10年来,我室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资助项目17项,省、市级项目30余项。其研究内容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水电解质平衡机制、老年性痴呆、神经元化学可塑性和神经系统肿瘤研究等。在周围神经研究中,在国际上首先提出“喉上神经袢”和“喉返神经袢”的新概念,命名了两个人体解剖学新结构,对甲状腺及其它颈部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在脑水肿的发生机理、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方面,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与国际研究同步。近5年来,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,并有部分课题通过主管部门成果鉴定,多次获省、市级成果奖励,出版专著一部,参编专著3部,在科学研究中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